世界屋脊上的“精神磁场”

首页    行业资讯    世界屋脊上的“精神磁场”

青藏兵站部运输车队驰骋在风雪青藏线上

  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初夏的青藏高原,依然寒气袭人。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汽车运输旅又一批新战士结束专业集训踏上征程。战士们豪迈的歌声伴着马达轰鸣,在世界屋脊汇成一曲令人热血沸腾、气概豪迈的强军乐章。

  这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常年奋战在雪域天路上。多年来,他们把部队建设中凝聚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灌注到强军文化建设中,持续激发着官兵扎根高原、履行使命、赤诚奉献的满腔热情。

  一

  闻名遐迩的4000里青藏线,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跨过江河,穿越雪峰,从西宁延伸到雄伟的布达拉宫;似一条洁白的哈达,承载关爱,表达深情,连接着内地与壮丽的雪域高原。

  我的生命因子,只有放在青藏线上才最活跃。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的该部原运输科科长张鼎全,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度严寒中,上百次带领车队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即使患上肺癌后,他仍以透支生命的代价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最终把39岁的生命永远镌刻进雪山高原。

  2018年11月,还是在这条生死青藏线上,某汽车运输旅士官张千千驾驶军车行驶至唐古拉山时,因严重高原反应引发急性脑水肿。昏迷之际他一边尽力控制着车速和方向,一边缓慢地拉好手刹停下车……经抢救苏醒后的张千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车停稳了吗?

  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青藏兵站部上高原执勤60多年来历经6次重大调整改革,一代代官兵穿行生命禁区,闯过死亡地带,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孕育和锻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先后有44个集体、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记一等功,涌现出青藏线上模范运输连”“高原红旗兵站”“红旗边防哨所等先进集体,780多名官兵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红色基因要挖掘,精神家谱要续写。青藏兵站部将青藏线英烈事迹编印成册,请老高原到部队讲传统,组织三个特别精神报告团巡回演讲,编写《高原精神代代相传》等宣传书籍,编排《高原精神赞》等多场文艺节目,拍摄问路世界屋脊10余部专题教育片……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已成为青藏线官兵的鲜亮底色。

  二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清明节,某管线大队官兵来到格尔木将军楼,重温入党誓词,宣讲红色故事,让官兵在寻根溯源中感悟战斗精神,激发血性豪气。

  这座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两层砖瓦土木结构的小楼,便是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当年率部修筑青藏公路时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人称将军楼

  1953年8月,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的慕生忠,征尘未洗便奉命率部进军青藏高原,探寻打通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物资运输通道。

  部队行至昆仑山下的一条河流处,部属问他:我们在哪里安营扎寨?

  格尔木!

  格尔木在哪里?

  慕生忠望了望四周荒漠,将手中铁锹猛然往地上一插:这里就是格尔木!

  于是,部队在格尔木河两岸扎下营盘,官兵清除杂草,赶走狼群,搭起第一批帐篷军营,栽活第一棵杨柳,收获第一茬蔬菜,完成了格尔木市从无到有的奠基工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将军楼栉风沐雨,仰望昆仑山高,俯瞰江河流长,见证了格尔木市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一代代青藏兵站部官兵的热血担当。

  将军楼是一座丰碑。如今,每逢重大任务、重要节日,青藏兵站部都要组织官兵到将军楼接受传统教育,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用优良传统擦亮精神刀锋

  一次,西藏那曲、阿里、日喀则等地区遭受特大雪灾。兵站部官兵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连夜突击装车,105台运输车满载着救灾物资向灾区疾驶。车队行驶至唐古拉山时,山沟被雪填平了,公路被雪覆盖着,哪里是沟,哪里是路,只能凭借山的位置来判断。一些车辆深深陷入了雪坑。官兵跳下车,用脸盆、铁锹铲雪开路。饿了,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吃一把雪……5天5夜后,官兵把救灾物资安全送抵灾区。牧民群众欢呼雀跃:金珠玛米!救命菩萨!

  爬雪山、趟冰河、越戈壁,某管线大队三级军士长崔新泽每年有160天奔波在青藏线,探索研究出管线带油焊接新技术,先后100余次参与管线抢修任务,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培养技术骨干70余名,在亘古不化的冰雪中燃烧着火热青春。

  三

  欢快的藏族锅庄跳起来,优美的哈萨克族歌曲唱起来……日前,青藏兵站部着眼创新发展强军文化,发动官兵学民族语言、学民族风俗,让高原军营文化建设更加鲜活生动,更加富有地域特色。

  青藏兵站部常年在高寒缺氧的青藏线上流动执勤,驻地有藏、回、哈萨克等10多个少数民族。该部领导深刻认识到,驻地越是环境艰苦,就越需要用强军文化凝聚军心士气。为此,他们吸纳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柴达木精神的精髓,不断赋予三个特别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他们充分发挥青藏线建设史、开拓史的励志铸魂作用,挖掘精神富矿,打牢红色烙印,先后挂牌成立6个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学英模事迹、讲英模故事、做英模传人活动,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战斗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在雪域高原服役的5400多个日夜里,他练就了10余种柴油机装备维修技能,被誉为柴油机神医……大屏幕上,一部短视频生动讲述着某管线大队安多泵站四级军士长妥应旭扎根本职岗位,用青春和热血守护高原油龙的感人故事。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激荡着官兵心灵。唐古拉兵站炊事班班长、四级军士长余金涛在雪山之巅一守就是13年,演奏锅碗瓢盆的交响乐章,烹调逐梦军旅的兵味人生;某汽车运输旅四级军士长闫成海入伍16年,岗位几经轮换,每次都奋力实现华丽转身;第22医院儿科主任徐春玲,凭借仁心医术,在戈壁大漠、雪域藏乡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

  一个典型树起一面旗帜,一个榜样立起一根标杆。该部领导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他们持续开展感动雪线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评选一届,至今已有15名官兵和2个集体光荣当选。这一活动成为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的重要载体和具有青藏线部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官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9年6月5日 10:25
浏览量:0
收藏

ARTICLES

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