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运用

首页    行业资讯    探索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运用

体能训练是确保军人保持最佳身体状态和战斗技能,随时遂行作战任务的基础。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快速发展,战争形态在逐步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变。综观近些年的世界局部战争,大量高科技武器被广泛用于战场,战争形态变化对军人反应时效的要求越来越短,但对军人体能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相应提高,军人体能素质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在我军军事变革的环境下,军事训练从难从严向实战化聚焦逐渐成为日常训练的常态,而体能训练则是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训练。最新颁布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进一步提高和细化了军人体能要求,将体能等级由老训练大纲中的不及格、及格、优秀三个等级改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特三、特二、特一七个等级。

 


1

新兵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体能是合格士兵的重要条件,体能训练对新兵打好体能基础,完成系统军事训练,培育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兵训练多采用比较传统的训练方法,导致训练损伤频发。基层部队训练损伤调查报告显示,官兵训练伤病率在20%左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华北某部868例次训练伤分析显示,新兵训练伤占总体训练伤的33.3%。结合部队实际,当前的新兵体能训练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训练方法不太科学,训练成绩提高较慢

我军在军事训练中大多采用从难从严、大运动量、高强度等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如果运用恰当,会对体能训练成绩提高起到显著作用但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训练方法不太科学的现象,比如:注重时间不注重质量的形式化、表面化;训练前缺乏个人体能测评,不能采取针对性手段的“一锅煮”;训练过程中不循序渐进等现象。甚至个别单位会出现只要有可利用的空闲时间就进行体能训练的倾向。而作为组训者的体能教练普遍存在不懂训练机理、不会训练方法的问题。新训是新兵体能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训练得好体能成绩会有质的飞跃,但在实践中许多新兵体能成绩提高比较缓慢,甚至有部分新兵在新训结束下连后,多项基础体能课目成绩依然不合格。

 


(二)训练损伤居高不下

在军队优良传统的激励下,“轻伤不下火线”成为被鼓励的对象,带伤训练、艰苦训练被当作理所应当,特别是密集的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造成身体疲劳及损伤的现象时常发生。新训中的训练伤常见有关节扭伤、滑膜炎及肌肉拉擦伤、挫伤、骨折、下腰部损伤等。有学者对某部新兵军事训练损伤进行了研究,显示2011-2012年度入伍参加冬季军事训练发生率为26.74%,2013-2014年度入伍参加秋季军事训练发生率为28.56%,这些数据表明新兵训练损伤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

 

(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军营环境相对封闭,军事训练存在着重复性和枯燥性。尤其是新兵从地方宽松环境突然进入紧张军营环境,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在这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心理疲劳、焦虑心理、厌烦心理等。心理疲劳,是指在体能训练环境下,由于诸多因素的反复刺激而使人产生的心理负荷积累到一定限度时,所对人造成的心理不安和疲劳感。它是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常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反映迟钝、动作错误率上升、运动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意志减弱、厌倦训练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失眠,内分泌紊乱等躯体化症状。焦虑是伴随某种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模糊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焦虑心理与训练成绩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适当的焦虑能提高训练成绩,但过度焦虑会降低训练成绩。逆反心理是主体由于环境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如部分新兵在训练中,很少体会到成功的体验,在连续的多个课目受挫后,失去信心和勇气,进而对正常的训练活动表现出不配合、逃避训练甚至装病、装残等偏激态度。

 


(四)心理训练相对缺乏

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训练成绩和质量,面对部队严苛的训练环境,新兵入伍后或多或少都存心理问题。虽然心理训练的课目已经加入新兵入伍训练教材,但一方面基层部队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还比较缺乏,即使部队有心理专业人员,但有从事完整规范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个案服务的仍比较欠缺;另一方面多数新训骨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知识学习,其在思想上认识不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原因导致在新兵体能训练中缺乏相应的心理训练,进而造成军事体能训练的被动,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应激反应、逃跑、自杀等问题。


2

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

 

(一)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点

身体功能性训练最早起源于美国AP公司,由Cook等设计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只注重运动表现的传统体能训练不同,身体功能性训练是通过功能动作的练习,注重人体动力链的整体训练,强调能量传递的效能和人体最基本的灵活性、稳定性的训练,并形成阶段性、多层次的系统训练模式。近年来,功能性训练传入到我国,并逐渐影响我国竞技训练界,形成功能性体能训练。功能性训练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具有显著的特点:

 

1.注重功能性动作筛查

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测试包括深蹲、跨栏步、直线弓步蹲、肩部灵活性、主动直腿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旋转稳定七个动作模式,以及肩夹击、伏地起身、臀部后坐三个排除测试。每个动作按测试者完成的质量评为1-3分,通过评分,可以使训练者更加了解自己,能筛选出训练者身体各部位的强项和弱项,针对性地制定个性、科学的训练计划。研究表明,FMS总分与体能训练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FMS总分对训练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2.强调功能链训练

人体的各部位构成整体,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链。人体各部位器官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某一部位不协调,就会造成畸形发展。例如军事体能训练的许多动作都是由下体肌肉发力,传导至上身完成。功能性训练避免以往体能训练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割裂式训练方法。

 


3.强调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

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核心区不够稳定,是导致各种动作不规范,出现动作代偿的关键因素。许多官兵在体能考核时成绩不理想,有一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核心力量不够。核心区训练能弥补传统体能训练重视四肢训练、忽视核心区训练、忽视四肢和核心区的整合训练等弊端,使人体形成完整的、流畅的动力链。例如武装五公里等负荷体能训练是部队体能训练的日常课目,但伴随而来的腰肌劳损、膝关节损伤,也占据了伤病的很大比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核心区力量不足,腰背部承受的力量超出了稳定肌群对脊柱的保护能力,导致训练动作变形,进而造成损伤。

 

4.强调动作模式匹配

功能性训练通过模仿要完成的动作模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引体向上训练中,其运动特征是一个“远固定上臂屈”的动作,而传统训练多采用俯卧撑、哑铃举等方法,俯卧撑训练是“远固定的伸”,哑铃举训练是“近固定的屈”。这些辅助方法与运动项目特征南辕北辙,难以达到训练目的。而功能性训练采取的是悬吊带上拉,弹力带抗阻后拉等方法,与引体向上动作特征一致,这样训练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5.训练手段多样

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简单跑、跳等,功能性体能训练借助许多辅助训练器材,不仅活跃气氛,还能发挥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例如,美国陆军在训练时借助TRX,不仅能起到训练效果,还能活跃训练氛围,充分发挥训练积极性。

 

     功能体能训练作为先进的竞技训练理论,用运动链、结构与功能、系统与动作、整体与协同的理念认识人体,摒弃了传统“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弊端,将前沿的训练学理论知识,以直观和可操作性的形式用于训练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并提出新的思维方式、概念群、训练手段和方法,使人们重新认识运动链、动作模式、核心训练、动作功能、人体结构、纠正训练和呼吸的重要性。

 


(二)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的应用

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就是依据人体运动链理论,以人体运动基本动作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体能测量与评价方法,围绕军事训练技术动作展开多关节、多平面、多维度的体能训练。它是功能性训练在军事体能领域的实践运用,具有与功能性训练相似的特点规律。笔者原单位在2014年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将功能性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研发出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综合系统,形成“六个一”的成果(一部理论引导片、一张示范动作教学光盘、一本训练指导图册、一个连规模训练场、一套便携式“连队训练器材包”、一套组训方案),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新兵训练中存在的训练成绩提高慢、训练损伤多发及缺乏心理训练等问题,我们将这套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综合系统应用于新兵训练实践,并创新性地将其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开展了系列干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5年,我们对陆军某部教导大队的60名新入伍的直招士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方法是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对照组仍然按照传统体能训练方法组织。在实验之前对两组新兵进行了100米跑、3000米跑体能测试,按测试成绩从高到低,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将6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实验进行1个月的训练干预后,再次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100米跑、300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相同时间内实验组100米训练成绩平均高出0.4秒,3000米训练成绩平均提高40秒,同时没有发生一起训练损伤。

 


2015年新兵训练时期,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某集团军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增强了官兵的心理素质。2017年陆军某旅150名秋季入伍新兵在新训期间,再次推广使用此方法,在新训结束的考核中,参考率为100%,成绩相比往年新兵训练成绩也有很大提升。


3

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做法

 

我们分别于2015年在陆军某集团军、2017年在陆军某旅的新兵体能训练中,探索了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训练理念科学,训练方法灵活,实践操作性强,并且注重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新兵心理适应力和训练动机,对提高体能训练成绩和预防训练损伤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该方法的实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训练前开展项目

 

1.对新训骨干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在新训开始前,对带兵骨干尤其是新兵连指导员进行心理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心理训练的科学认识,促使其掌握新兵体能训练心理规律,区分新兵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识别、疏导新兵一般心理问题,进行科学施训。

 

2.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内在动机

在体能训练之前,通过理论引导片对新兵进行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的讲解,着重讲解其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异同点,讲解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讲解心理学原理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理论引导片能使新兵对体能训练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调动新兵的参训热情,激发其主动参与训练的内在动机。

 


(二)训练中开展项目

 

1.注重训练测评,增强自我认知

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功能动作筛查(FMS)。FMS是一个预测系统,它依靠7个功能动作观察和3个排除性测试对人体基本动作情况进行确认、分级和排序。预判人体在运动训练中由于肌肉、筋膜、骨膜等不适应性造成损伤的可能性。通过评估和预测,让每名新兵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弱项,在体能训练方面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认知,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制定科学训练方案。

 

2.注重热身激活,提高身心唤醒水平

根据心理唤醒对运动状态影响的“倒U理论”,运动表现与心理唤醒水平呈倒U性曲线,适度的唤醒水平有助于形成最佳运动状态,过低、过高的唤醒水平都会使运动状态下降。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强调,正式训练前,要运用足跟走、提踵走、燕式平衡、蜘蛛爬等相关功能训练动作进行充分热身与激活(在20-30分钟之间)。热身与激活不仅能使受训者身体机能提升至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克服肌肉僵化;而且能唤醒受训者的心理水平,增强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后续训练的运动水准。

 

3.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克服训练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训练内容枯燥乏味、训练手段僵化单一、训练目标盲目拔高,也与体能训练自身周期性有关。尽量缩短心理疲劳的持续时间,甚至避免心理疲劳的出现,需要多管齐下。相比较传统训练方法,功能性训练本身就具有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军事体能训练中按照各课目特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多个带有难度的小目标,再结合前期个人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训练与休息相互交替,不搞疲劳战,不搞超强度,循序渐进,极大地克服了新兵训练心理疲劳问题。

 


4.运用表象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表象训练是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次动作表象,提高运动员表象记忆与表象再现能力;可以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于正确的技术要求,有利于提高心理稳定性,从而促进技术的掌握。体能训练中,针对复杂的体能动作,可组织受训者在教练员的语言引导下进行冥想,回忆动作技巧,动作流程,加深对标准动作的理解和印象,缩短训练时间,提高效率。

 

5.注重恢复与再生,克服生理疲劳

以往体能训练中,很多人不注重恢复与再生,体能训练结束后就立即停止活动。这样会造成身体大量乳酸积累,导致肌肉酸痛,同时体能训练产生的心理疲劳也没有得到放松。我们在组训中采取的方法是,在每次训练结束后,通过静力拉伸、扳机放松、泡沫轴滚动等方法,对身体充分放松,促进肌肉恢复与再生(20-30分钟)。在生理放松之后,通过播放舒缓音乐,采用渐进式放松法,引导心理同时放松。

 

(三)适时开展项目

 

1.运用多种激励手段,进行心理强化

激励是指通过了解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激励策略可以包括信任激励、参与式激励、评价激励、竞赛式激励、谅解性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等。对目标行为的强化是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表扬、鼓励等正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新兵训练出现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达不成目标的挫折感造成的。对训练效果的及时肯定,是对其积极参与训练的正强化,增加了其成功的心理体验,会让参训者产生舒适感和愉快感,从而增加其主动参加训练的意愿。在实践操作中,组训者可以抓住两个时机进行强化激励,一是阶段性集体成绩取得进步时,二是新兵个体成绩取得进步时。强化的手段可以是鼓励、表扬或物质奖励,也可以让动作标准高、成绩进步明显的新兵做示范、当小教员等等。

 

2.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增强团结和凝聚力

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程度和状态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开展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信任背摔等活动,增强战友之间的信任感,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提高新兵的适应性。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行为训练,促进新兵对自己身心潜力的探索,培养新兵心理承受力、康复力和团队凝聚力,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氛围。


鉴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专业水平,在进行推广中,宜采用“培训——组训”的模式,即首先对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然后再由教练员组织训练,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辅导。

 


4

展望

 

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融合了国内外体育训练领域和心理训练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军军事体能训练方法的一次创新性探索。该方法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替代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而是对军队体能训练方法的完善与补充。现代战争对军人体能要求越来越苛刻,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一方面,该方法可以由新兵向全体官兵推广,整体提高全军官兵的体能素质和训练成绩;另一方面,该方法对提高军事训练共同课目、战术课目中的体能训练效能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2019年5月20日 09:40
浏览量:0
收藏

ARTICLES

文章详情